这是一个“憋”结业论文的时节。几人正在为此夜以继日、肝肠寸断。即使不是应届结业生,也能够在筹办课程论文、开题陈述,或筹办写论文揭晓。本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,高校延期开学,豆瓣上有书友以至讥讽很多门生和教师在家“消费论文”,过不了多久,学术期刊的投稿邮箱将拥堵不胜。
结业论文,有一部门是研讨办法。差别窗科,差别研讨范畴,差别办法偏好,利用的办法天然也差别。比力常见的如问卷查询拜访、内容阐发法、郊野查询拜访、民族志、个案研讨、大数据阐发,等等。而一篇结业论文利用的办法常常不止一种。
不外,你有无留意到,不管利用何种办法,有一个叫“文献研讨法”的办法常常被不谋而合提到?它被利用的次数没必要然是最多的,但它险些进入到一切学科和范畴,各个专业的门生和教师都经常见到它。我们以至都没无意识到鄙人笔之时,居然也写过它。即使只需被提示就可以够反响过来“文献研讨法”不是研讨办法,却仍是抑制不住,一不妥心便写上了。“文献研讨法”自己是否是研讨办法且存在争议,而相称于文献综述的文献研讨法历来不是。
把“文献综述”认作研讨办法,在开题陈述或结业论文里一届接一届,年复一年,如同一种无声的传统。这一场误解并不是由于教师在教室上是如许讲的。究竟结果,少少有作为教师的研讨者会以为那是办法。
我们在视频里提到截图里的吐槽“段子”——假如“文献研讨法”算研讨办法,那末,熬夜写论文要叫“熬夜法”,导师发飙要叫“揭晓法”——故意思的是,发截图的门生说来自教师伴侣圈,而教师在伴侣圈说,也只是他听来的“段子”。看来它传播太广。不如说,全国导师苦“文献研讨法”久矣。固然,正如教诲学者姚计海在《“文献法”是研讨办法吗——兼谈研讨整正当》(《国度教诲行政学院学报》,华体会体育全站2017年第7期)一文中说的,的确有研讨者认同“文献研讨法”。他们的文献(document)包罗汗青档案、报刊、影象、手札,或关于学分、课程的记载,或册本上留下的条记、书架的磨痕等等,并非“文献综述”的参考文献(literature)。即使云云,也不是一切的作者城市宣称本人利用了“文献研讨法”。这是由于任何一篇研讨汗青文献的文章,都在研讨文献,假使叫“文献研讨法”,则无异于甚么办法也没用。假如说这尚且存在争议,有人认同,有人不认同,那末开题陈述或结业论文中的“文献综述”连“文献研讨法”也不是。
“文献”作为研讨材料的案例:《设想异域》(葛兆光;中华书局,2014年)《广州商业》([美] 范岱克;江滢河、黄超译;启微·社会科学文献出书社,2018年)《中国诉讼社会史研讨》([日]夫马进编;陈宝良等中日学者著;范愉等译;线年)
这一误解,大概仍是由于收拾整顿和阐发文献太难,费了很多精神,以致于得称之为研讨办法才气与支出婚配。这险些是耳濡目染的挑选。而这些反而意味着,“文献综述”在我们心中的职位毕竟不高。只是它在情势上最靠近一篇学术论文的“容貌”。
海内生齿学者乔晓春持久掌管开设一门社会科学研讨办法暑期班,参与培训的包罗门生和青年学者。他为此写过一本尖锐的文集《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另有多远?》,质疑研讨者“想固然”太多,实证肉体太少。生齿学的特长是量化研讨。他说的实证次要是指数据搜集和统计阐发。处置质性研讨的研讨者固然还有一番说法,也偏向于慎用“科学”一词。但是,不管他们如何去认识形状化、丢弃客观臆断,存眷核心凡是仍是只在研讨开端后的质料搜集、阐发和结论等环节。此日然有原理。当“代价中立”被遍及承受后,它指的也只是这些环节,而不包罗怎样选题、如何揭晓。研讨甚么题、以论文仍是演讲的情势宣布研讨,仍然由小我私家偏好决议,是没法“代价中立”的。
不外,我们仿佛不太存眷文献综述的“想固然”。套用建构论的说法,文献综述也能够按照需求制作,挑选参考甚么,不参考甚么,夸大甚么,疏忽甚么,如何归结一篇文献的概念。在结业论文这里,最大的“需求”是研讨被请求必然要立异,如若不克不及,革新文献综述也要自作掩饰,以烘托前面的注释有所打破。
如许写下来的文献综述,的确也能给人一些自信心,最难的部门完成了,白日泡藏书楼,早晨熬夜憋论文,它看起来终究像一篇学术论文了。有不带感情颜色的专业辞汇,也有阐发观点和引证正文。
但是,我们为何需求文献综述呢?它不是向来云云,它是学科专业化的特性之一,而在此之前,并没有如许一个零丁部门。有了它,其实不克不及包管发明研讨空缺,然后去弥补、去打破。一篇博士论文或期刊论文没打破大概说不已往,而对大都本硕论文来讲不免有点难。
兼有文明攻讦家、社会学家等多重身份的米尔斯(Charles Wright Mills)已经以为,社会科学的研讨素质上都是且必需是一种汗青性研讨,以此成立汗青感。这个说法一样合用于人文学科和天然科学,只不外社会科学最缺汗青感。究竟结果,人文学科的写作普通有文明和汗青沉淀,天然科学经由过程前仆后继的实考证明证伪,让常识换代,构成改革史。
根据米尔斯的观点,汗青感在撰写编制上最外表、最简朴的表现方法即是“文献综述”了。检索、收拾整顿和阐发研讨文献的历程,简单使研讨者发生错觉,似乎置身于常识长河,就一定在到场汗青对话。人们把文献这部门单列出来,仿佛就有了汗青感,偷了懒,哪怕剩下的注释部门与此断裂,只是一些生硬的、散碎的质料和阐发。
文献综述的主要性本来无庸置疑,可实践上它的职位也比力为难,这在“研讨述评”上也能够表现出来。后者是指一篇完好的述评类文章。在知网搜刮“研讨述评”类论文,作者多为门生或青年学者,较长的学者少。从这里大要也能大白为何说文献综述只被视为一种根底操练,一种快速揭晓论文的捷径,似乎何足道哉。从这里也能了解,只要当文献依靠于一篇论文仿佛才被以为故意义。到了结业论文这里,还不敷,仿佛还得被述视为一种研讨办法才行。固然,这实在也不是多大的失误,我们大概只是在写论文的过程当中不妥心遗忘了这一点。但它真的不是一种办法。